1985年,可口可樂執行長 Roberto Goizueta(左)與總裁兼營運長 Donald R. Keough(右)慶祝新可口可樂上市。(圖像由chatGPT依據新聞照片改為美漫風格)
想像一下:一家 99 年歷史的可樂公司,在新配方產品上市前,對近 20 萬人盲測,有 9 成說好喝;還有某裝瓶廠看好到開玩笑說,如果不推出就要提告。民意、資源、知名度,要什麼有什麼,情勢強成這樣,上市還不賣爆?
well……先說結果。1985.4.23 新可口可樂(以下稱 NewCoke)上市,79 天後,該公司於 7.11 宣布恢復原始配方。看似必勝之舉,卻成了行銷史上最經典案例之一。連可口可樂官網都有〈New Coke: The Most Memorable Marketing Blunder Ever?〉(NewCoke:史上最令人難忘的行銷失誤?)記述這樁奇妙的 V 型反轉事件。
風向變了,健康的更健康,喝甜的愛更甜
1886.5.8,可口可樂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誕生,發展到二戰結束的 1945 年,市佔率一度高達 60%。然而,隨著「宿敵」百事可樂(1903 年註冊)積極攻城掠地,加上原客群「嬰兒潮世代」逐漸年長,消費轉向健康的無糖飲料,以致地盤縮減至 24% 以下,僅靠自動販賣機與速食店維持局面。
由於健康風盛行,年輕族群便成為傳統含糖飲料消費主力。經市場調查,他們普遍喜歡甜味較明顯的百事可樂。這時候,可口可樂執行長戈伊蘇埃塔(Roberto Goizueta)便將腦筋動到「改配方」上。
等等,去動近百年產品的配方,不會觸犯天條嗎?答案是早有前例可循。
1935 年,可口可樂為了取得猶太潔食認證,改過一次配方。此外,戈伊蘇埃塔早年在巴哈馬分公司任職時,曾透過些微調整飲料口味而提升銷量,所以對改配方來拉高利潤的觀念持正面態度。上任執行長後,宣示全公司沒有「神聖不可侵犯」的部分,包括飲料配方在內的一切事物,都可因時制宜。
市調看起來很 OK
動「神主牌」是大事,龐大且縝密的市場調查肯定扮演重要角色。
- 對全美近 20 萬名消費者做口味盲測,新配方得到 90% 左右好評。
- 在盲測、問卷調查與焦點團體中,壓倒性地超越原味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。
- 在自家「鐵票倉」、銷售最穩定的美國東南地區,受測者起初對新配方的偏好不明顯,但知道是可口可樂家的產品後,偏好馬上跳起來。
- 當被問到是否願意購買時,大多數受測者表示願意,不過需要時間適應。
- 約有 10%~12% 受測者表示討厭甚至憤怒。在焦點團體訪談中,這群人會直接影響其他人。
綜合看來,好像瑕不掩瑜,確定這款口味較甜的新配方不僅如期上市,還要取代原味,成為單一線產品,而非雙線並行。
NewCoke 文宣品(圖片來源:可口可樂官網)
V 型反轉的戲劇性變化
等等,停賣深植人心的原味,不會觸犯天條嗎?
先看好的:
- 公司股票上漲。
- 初期市場反應與先前市調預測相符。與前一年同期相比,銷量上升 8%。
- 大多數原味的消費者喜歡新口味;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會回購 NewCoke。
但是:
- 客服專線由平常平均每天 400 通飆升到 1500 通。公司聘請心理學家抽樣分析內容,表示來電者語氣的哀傷程度彷彿談論家人過世。
- 媒體批評聲浪不斷,還成了著名電視脫口秀主持人強尼卡森(Johnny Carson)、大衛賴特曼(David Letterman)開玩笑題材。
- 連長期飲用可口可樂的古巴領導人卡斯楚也痛批,NewCoke 是美國資本主義墮落的象徵。
- 各地陸續出現抗議團體,例如「真正可樂保護協會」和「美國老可樂飲用者協會」。其中,後者聲稱招募到 10 萬名支持者。
- 6 月份,汽水銷售旺季開跑,4 月下旬才上市的 NewCoke 賣量卻出現停滯。
眾怒難犯又銷量不佳之下,7.11 下午,可口可樂召開記者會,宣布恢復原配方,以「經典」可口可樂(Coca-Cola Classic)為名上架。
這件事大到 ABC 電視台當家新聞主播詹寧斯(Peter Jennings)以快報插播連續劇,緊急向全國觀眾發布。參議員普賴爾(David Pryor)在國會發言時形容這是「美國歷史上具有意義的一刻」。兩天內,公司客服接到 31,600 通來電。
7 月重回大眾視野的「經典版」,到 12 月結算,銷量已大幅超越 NewCoke 與百事可樂,自此拉開與百事的市佔差距。1997 年,NewCoke 推手、執行長戈伊蘇埃塔去世時,公司股價已遠高於他剛上任時的水準,同時確立可樂市場領導者地位。
市調裡的蛛絲馬跡 影響日後大局
事情過去以後,調查研究紛紛回頭檢視當初市調到底怎麼了。
以這麼大的公司、這麼多資源所做的市場調查,公信力應該很夠。而且受測者不是說好喝、會回購嗎,怎麼賣不好還被大規模客訴?
這事要分「口味」與「情感」兩方面來探討。首先是口味:
1. 小杯試喝的偏誤
市調採取的「啜飲測試」(sip test),會給受測者喝少量樣品,距離實際購買至少一個易開罐的份量有段距離。心理學暢銷書《決斷2秒間》作者葛拉威爾(Malcolm Gladwell)表示,根據曾在百事可樂負責產品開發的工作者說,許多消費者在試喝時會喜歡偏甜口感,可是喝到市售品的份量卻容易覺得過於甜膩,進而影響回購率。
2. 品牌、包裝皆會影響判斷
早在 1940 年代,行銷專家契斯金(Louis Cheskin)提過一種「感官轉移」現象,意思是消費者會無意識地把對產品包裝的感受,投射到對味道的評價上。這也呼應了 NewCoke 市調時,盲測沒偏好的人,後來知道是可口可樂出品,立刻表示有好感。
反過來,大批抗議新口味的人裡,相當比例其實喝不出差異。比方「美國老可樂飲用者協會」發起者穆林斯(Gay Mullins)在兩次非正式盲測中,一次無法區分新舊款,一次「竟然」更喜歡新款。
情感更是導致戲劇性變化主因:
1. 低估焦點團體的不滿意見強度
上市前的焦點團體(Focus Group)訪談中,有 10%~12% 的人對新口味表示憤怒,數量少但強度很高。可口可樂公司雖然知悉,卻選擇淡化處理。這群人不滿之處在「歷史就此消失」,與日後大規模抗議的爆點遙相呼應。
2. 新品取代原味,下架世代共同記憶
迫於裝瓶廠產能超載,同時擔心新品櫻桃可樂剛上,如果再來原味、新味並陳,不只自家互打,還可能造成百事趁機擴大,直接下架長賣數十年的原味,引發民怨。
3. 經典回歸,絕地大反攻
19 世紀上市的可口可樂對美國人來說,不只汽水而已,更是世代記憶甚至國家形象代表。得過普立茲獎的媒體人與政治人物威廉懷特(William Allen White)曾盛讚:「它是美國精神所在──美好、實在、暢銷全球,而且與時俱進。」幸好可口可樂高層發現情況不對立刻掉頭,請回神主牌以後,讓民眾有「失而復得」之感,瞬間翻轉怨氣為購買力,業績頻創新高。
從市調到決策 要有全面關照視野
因為主角是飲料,關注焦點直觀地落到口味上,忽略歷史、情感等因素,造成一度讓人捏把冷汗的公關危機。DSIGroup 典通以累積超過 915 個數據服務專案、1000 萬訪問消費者人數的經驗指出,調查研究的價值在模擬產品/服務放到消費情境的各種面向,如果決策者能以全面關照視野逐一檢視推敲,有助見樹又見林,創造公司與消費者雙贏。
如今可口可樂已改用 ORIGINAL TASTE 字樣取代 Classic(DSIGroup 典通拍攝)
體驗數據助攻商模、了解更多品牌經營 knowhow,歡迎來 DSIGroup 典通喝咖啡:https://www.dsigroup.com.tw/contact
參考資料
維基百科:新可口可樂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6%96%B0%E5%8F%AF%E5%8F%A3%E5%8F%AF%E6%A8%82
New Coke: The Most Memorable Marketing Blunder Ever?https://www.coca-colacompany.com/about-us/history/new-coke-the-most-memorable-marketing-blunder-ever
1985: New Coke and Stranger Thingshttps://www.coca-colacompany.com/media-center/coke-history-1985-new-coke-and-stranger-things
Have a Coke and a KS Smilehttps://icintheict.com/3578-2/
Coca-Cola: An Icon of the American Way of Life. An Iterative Text Mining Workflow for Analyzing Advertisements in Dutch Twentieth-Century Newspapershttps://www.digitalhumanities.org/dhq/vol/11/4/000338/000338.html
1985新可乐:营销史上最成功的败笔https://www.topys.cn/article/29965
上市3個月就夭折的「新可口可樂」!20世紀行銷史上最大失敗企劃給我們的警惕https://www.wowlavie.com/article/ae2301146
數據分析...也有失靈的時候https://mic.iii.org.tw/Institute/CollegeDtl.aspx?sqno=3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