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
 

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後,為世界帶來了許多的轉變,街上充斥著外送機車、人人戴著口罩、店家提供多種無接觸支付方式等等,大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,而在職場上,則吹起一陣「安靜」風潮。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停滯,許多科技業也紛紛大量裁員,而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遠距辦公的工作形式也開始讓人們跳脫傳統勞資關係的桎梏,在工作觀上有了轉變。於是,人力資源市場逐漸出現了「安靜離職」(Quiet Quitting)、「安靜私藏」(Quiet Constraint)等流行用語,反映出當前職場的困境。時間推進到2023年,全球經濟前景依然不被看好,面對員工日漸消極的工作態度,資方又該如何去應對呢?

 

「安靜」來台灣,職場新哲學

        為了解台灣社群對「安靜職場」工作觀念轉變的關注焦點,筆者利用《PO!智慧輿情決策管理系統》,分析近三個月內有關「職場」和「安靜」的文字雲,可以看到「離職」、「Quiet」、「Quitting」、「辭職」等關鍵字,顯示出「安靜離職」是討論熱度最高的職場流行用語。此外,「主管」、「老闆」、「員工」、「同事」和「溝通」等詞彙也大量出現在文字雲中,可見在現今的職場上,不論是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溝通,對於員工工作態度與投入都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。而「商業周刊」、「經紀人」和「人力銀行」等關鍵字則可以證明,「Quiet Quitting」等職場用語不僅僅在美國發生,而是隨著社群網絡的傳播席捲全球,因此在台灣也受到媒體與各界專家的重視與討論。

 

2

 

Work-Life BalanceZ世代全面壓境

        事實上,「安靜離職」與辭掉工作並沒有關係,而是指員工從工作中的責任與成就中離職、在工作時只做「份內」的事,不再為工作賣命、只求過關就好,且在心理與精神上與工作劃清界線。由於疫情使得遠距辦公成為常態,員工的公、私生活界線越來越模糊,可即便努力、主動扛起超出職務範圍的工作,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也無法獲得相對應的報酬與薪資。因此,「安靜離職」可以說是員工對於工作入侵私人生活的反彈,在長期付出與報酬不對等的職場中,人們開始意識到「工作並不是生活的一切」,轉而追求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。另一方面,隨著 Z 世代踏入社會,也未職場帶來更加開放的工作價值觀,追求靈活、有意義、讓自己感到熱情的工作,更加強調「Work to live」的人生哲學。

        除了「安靜離職」外,Z 世代也是「安靜藏私」的主要族群。「安靜藏私」的本質與「安靜離職」相似,都是在工作上呈現消極、脫節的態度。「安靜藏私」指的是員工選擇在工作中保留自己的專業知識而不與同事分享,也就是不將自己所學貢獻給團隊,導致他們沒有發揮所長、降低工作效率。「安靜藏私」的發生主要來自於分工專業化與遠距辦公兩個因素,當每個員工都只是企業中單獨運作的螺絲,團隊與個人就很容易脫節、工作投入程度降低,進而無法充分合作。

 

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?!勞資關係新解方

        面對經濟不景氣與普遍消極的員工心態,企業也祭出「安靜解雇」(Quiet Firing),也就是管理者採取手段,故意在工作上截斷員工發展的機會、阻止員工參與專案、或拒絕員工加薪升遷等,好讓過度鬆懈消極的員工稍微繃緊神經、或是自願離職。然而,即便企業目前能以「安靜解雇」制衡「安靜離職」的員工,卻也無法阻擋「安靜離職」成為未來常態的職場觀念。因此,國際研究顧問機構顧能(Gartner)預測,2023 年職場將會出現全新的「安靜」趨勢:「安靜招聘」(Quiet Hiring),指組織鼓勵或調整既有員工擔任新角色、由內部填補人才缺口而不招聘新員工;抑或是以任務導向的短期合作將職缺外包給自由工作者,在有限、緊縮的情況下進行「資源再分配」,提升單位工作產出。不過,在變動的社會環境下,人們總是能夠找出最適合自己、最讓自己舒心的生存方式,2022 年末掀起的「安靜」風潮,或許是勞資雙方在經濟衰退中角力的結果,卻也是企業與員工共同找到最佳合作型態的過程,不再讓員工不對等地犧牲私人生活為組織效力,而讓企業成為可以與員工共同推進、成長,又能在員工疲憊時稍稍停下腳步、讓職員感到安心、歸屬的所在。

 

資料來源:

 


 

以上僅個人言論,不代表公司立場

【青年人輿情視野】系列文章係由一群關心社會的青年人自發性決定主題並進行分析,由典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輿情資料庫作為分析素材,能充分展現時下青年人關注的議題,以及他們的想法。

 

jpg fw6gs55jgz8c

盧孟青(為典通2022實習生計畫的一員)
天蠍座,就讀東吳工商心理碩士
喜歡看劇、看小說、吃美食,
最喜歡冬天窩在被窩睡覺

 

 

把數據說得很白話,從現在開始!

擁有24年市場研究經驗,累積多種消費者洞察模型,長期協助企業建立消費模型。 

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