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sk1

 

        口罩拿下來,小臉露出來~ 今年3月6日起,校園免戴口罩!自2021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台灣人民謹守的「口罩令」持續了三年之久,許多人已經離不開口罩保護色,即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早在去年就已逐步放寬配戴口罩的限制,於去年12月取消室外場所全程配戴口罩之規定,但實際走在路上,一眼望去,多數民眾仍配戴著口罩在外行走,難道口罩已經成為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?!

 

漸進式解封,「告別口罩」過渡期

        為了解「口罩」文章討論趨勢,筆者透過典通公司的《PO!智慧輿情決策管理系統》,蒐集近四個月有關「口罩」的主要文章報導,發現每每在指揮中心公布口罩政策鬆綁之時,都會引起媒體與網路的大量討論,可見在疫情爆發後,配戴口罩成了所有人的日常,而自行決定是否配戴口罩的「口罩自主權」何時回來、防疫配套措施如何進行與規劃,也都成了人們在後疫情時代生活的必要資訊。

 

 

mask2

     

 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網友關注焦點,筆者利用《PO!智慧輿情決策管理系統》,分析近一個月內「口罩解禁」的文字雲,除了可以看到「口罩鬆綁」、「放寬」、「解封」等核心詞彙,也出現了「校園」、「室內」、「各級學校」、「公共運輸」等場所,指出最近一次「口罩令」規範修改的重點。此外,指揮中心針對口罩政策的鬆綁採漸進的方式進行,因此政府與新聞媒體整理出了各種「QA」、「整理包」來協助民眾了解現行口罩政策的施行與時程。

 

mask3

 

猶戴口罩半遮面,想像最美?!

        針對口罩政策鬆綁後,要不要繼續戴口罩的話題,許多網友認為雖然政策解封,但戴了三年的口罩已經成為習慣,一時間很難適應不戴口罩的生活,其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三類:第一是為了預防疾病與過敏症狀,戴了口罩不僅可以阻隔新冠肺炎病毒,亦可降低感染諾羅病毒、流感等其他疾病的機率。第二則是後疫情社會型態的影響,由於依照目前規範,搭乘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仍須配戴口罩,因此為了避免忘記戴、或脫脫戴戴的麻煩,延續時時刻刻配戴的習慣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;且新冠肺炎的後遺症包含持續性咳嗽,因此也有網友擔心摘下口罩會嚇到周遭的人、甚至是被視為病毒的傳播源。而解封後仍會選擇配戴口罩的原因中,最受到網友熱烈討論的則是脫下口罩後的「容貌焦慮症」;也就是認為自己戴著口罩長相比較好看,因此擔心沒了口罩的保護色,會「原形畢露」、讓他人感到失望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不過,針對這樣的看法,也有大批網友認為,長期戴口罩導致同事、同學之間互相都不認得長相,會更加擔心在脫下口罩吃飯、喝水的瞬間,揭開「羞於見人」的那半張臉,使得跟原本形象落差更大,因此反而格外戰戰兢兢。此外,口罩的悶熱也造成了脫妝、長痘痘等困擾,所以對於口罩令鬆綁感到輕鬆、迫不及待。同時,也有網友認為若不是受到疫情影響,是否配戴口罩本就屬於個人選擇,因此解封後也就回歸疫情前的狀態,想戴就戴、想不戴就不戴,根本不需要在乎別人的眼光、也沒什麼好討論的,自行決定即可。

 

mask4

 

後疫情時代,邁向「無罩」新生活

       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了兩年的時間,大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。鑒於2003年SARS(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)在台灣迅速蔓延、奪走無數性命的慘痛的經歷,面對這次的新冠疫情,人民紛紛十分配合、自主地戴上口罩,齊心抗疫,才能在疫苗與藥物問世前爭取到更多的時間,直到疫情趨緩的那一天。然而,失去了三年的口罩自主權,如今逐漸交還到民眾手中,許多人倒一下子不知該如何是好了;口罩的話題也彷彿只是後疫情時代的一種縮影,變動的生活型態、受挫的經濟發展、浮動的政治民心,皆掩藏著隱隱的動盪與不安,只由一紙薄膜阻擋,隨時會衝破而出。口罩解封也只是後疫情時代的開始,而未來將變成甚麼模樣,則由你我今日的決定左右!

 


 

資料來源:

 


 

以上僅個人言論,不代表公司立場

【青年人輿情視野】系列文章係由一群關心社會的青年人自發性決定主題並進行分析,由典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輿情資料庫作為分析素材,能充分展現時下青年人關注的議題,以及他們的想法。

 

jpg fw6gs55jgz8c

盧孟青(為典通2022實習生計畫的一員)
天蠍座,就讀東吳工商心理碩士
喜歡看劇、看小說、吃美食,
最喜歡冬天窩在被窩睡覺

把數據說得很白話,從現在開始!

擁有24年市場研究經驗,累積多種消費者洞察模型,長期協助企業建立消費模型。 

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