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6-18
後疫情時代調查專題II:一試成主顧,電商平台也要超前部署!

新冠肺炎在2020上半年肆虐全球,造成多國的商業、娛樂活動近乎停擺,所幸台灣政府超前部署,民眾生活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其他國家小,經濟活動復甦的腳步也較快。邁入「後疫情時代」的台灣民眾,消費行為有哪些轉變?這波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型態又造成了哪些長遠的影響?Dataa數據中心利用 EZChoice行動調查app,針對新冠肺炎影響下的消費行為與生活習慣分析探討,帶您透過數據發現各種有趣的現象。

 

台灣的生活機能方便,超市、餐廳、便利商店更是隨處可見,外出採購一趟,就能夠滿足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。然而,在這次新冠肺炎影響期間,這類的消費模式產生變化,疫情讓許多人選擇宅在家不出門,帶動了網路購物與物流業者的業績成長,讓實體零售通路成為疫情衝擊下的受災戶

 

實體通路的業者都在期盼疫情趨緩後,買氣能夠回溫,不過根據調查發現,在後疫情時代下,民眾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轉變,過去常在傳統通路購買日常消耗品(衛生紙、尿布、清潔劑等)及生鮮蔬果類的消費者,可能會像變了心的女朋友,再也回不去了!

 

選擇馬路或網路?實體通路面臨挑戰

根據調查結果顯示,去年(2019年)有74.5%的消費者最常在實體通路購買生鮮蔬果、在實體通路購買日常消耗品則有65.7%。分析原因,販售日常消耗品的實體通路多,平時可能回家路上就順手買袋衛生紙、發現醬油沒了就去樓下超商補貨,所以消費者認為,與其等待物流配送的時間,不如直接去購買更方便,生鮮蔬果類亦然,逛一趟超市或是假日市集就可以補足好幾天的冰箱庫存。但疫情爆發之後,這群習慣在實體通路購物的消費者中,有二至三成轉向虛擬(線上)通路,且未來會持續線上購買日常消耗品的比例高達70.3%,生鮮蔬果類也有63.2%。

6

不是消費者善變,而是網路購物便宜又方便!

不能出門的影響,讓選擇網購的消費者增加,部分消費者也開始意識到這兩類的商品,似乎平時就可以先買起來放,進一步分析消費者願意持續線上購買的因素發現,「容易比價」是最重要的原因,佔45.2%,其次吸引消費者的理由是線上購物的「優惠較多」(例如信用卡優惠、虛擬折價券等),佔44.6%,只有21.7%的民眾,是因為「擔心與人群接觸」才選擇線上購物。

7

 

總結來說,台灣佔地不大,物流業者配送快速,加上大多數電商平台都能滿足24小時內到貨的標準,民眾在購買上述非急迫性需求的商品時,就不一定得仰賴實體通路了,反而會因網路販售的價格更優惠,而更傾向在線上購買。同時,也正因為網購業者在這一次疫情當中受到著衝擊較小,政府七月即將發放的振興三倍券排除了網購的實體商品(線上購買展覽門票、旅遊行程等則可接受),鼓勵民眾出門消費,而各家百貨業者也已經磨刀霍霍準備迎接六月的年中慶,暑期的父親節檔期也可望帶動買氣。

 

「後疫情時代」的零接觸商機,成為數位轉換的絕佳機會,如電商、線上教育、影音串流及新型態的行銷手法,都讓數位化的轉型更加出色。但因台灣很快地就從疫情危機中回歸日常,民眾也很有可能重回舊有的實體經驗,這樣一來,企業與政府必須更謹慎,會不會反而錯失了這波全球因疫情帶來的數位轉型趨勢?值得深思。

 

 

 

資料日期:2020/4/10-2020/5/4

有效樣本:隨機訪問1,068名會員。依據性別、年齡、居住地區進行加權推估,加權後樣本結構與母體結構一致,在95%信心水準下,抽樣誤差為±3.0%。

資料蒐集工具:  EZChoice市調App

典通觀點
view more
2020-06-17
後疫情時代調查專題I:在家自己煮,防疫記得動吃動!

新冠肺炎在2020上半年肆虐全球,造成多國的商業、娛樂活動近乎停擺,所幸台灣政府超前部署,民眾生活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其他國家小,經濟活動復甦的腳步也較快。邁入「後疫情時代」的台灣民眾,消費行為有哪些轉變?這波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型態又造成了哪些長遠的影響?Dataa數據中心利用 EZChoice行動調查app,針對新冠肺炎影響下的消費行為與生活習慣分析探討,帶您透過數據發現各種有趣的現象。

 

為降低社區感染風險,台灣民眾過去幾個月都在努力維持「社交距離」,工作討論改採視訊會議、校園授課實施遠距教學,就連看影都能在家用影音串流享受。其實說到底,這些服務需求的本質還在,改變的大多為提供服務的方式,而「零接觸」的生活方式,對我們又造成哪些影響呢?調查以2020年2月作為分界,觀察國人在疫情爆發前後在飲食習慣與休閒活動上的變化。

 

外送也受影響,民眾寧願自己煮!

 

調查結果發現,疫情爆發後民眾選擇在店內用餐的比例下滑了29.5%,也有部分公司停止供餐以減少群聚,此外,過去被認為是宅商機的外送服務業,也受到疫情影響,民眾叫外送餐點的比例相較於疫情爆發前下滑了8.2%,分析原因,過去民眾可能因為「懶得出門」或「不方便出門」等需求而叫外送,但外送員的工作每日需要接觸不少民眾與店家,民眾會擔心自己增加「間接染疫」的風險,進而減少了使用外送的比例。

8

 

野餐取代聚餐,戶外活動新選擇

 

疫情爆發時,正值寒假出遊旺季,所以政府不斷呼籲民眾要減少外出,避免前往公共場所群聚。根據調查結果顯示,二月以後民眾前往人多擁擠的地方如市區、老街活動的比例都有明顯下滑,去遊樂園的比例更是減少了61.6%,但從事野餐及溜狗等戶外休閒活動的民眾比例卻增加,分析原因,野餐得在室外空曠處進行,比起室內聚餐的安全性更高,而家中有毛小孩的飼主,反倒多了出門透氣的理由。

 

疫情趨緩後,政府的振興方案也聽到了業者的心聲,觀光局正規畫安心國旅草案,讓自由行的旅客到全國22家遊樂園,可以優惠一次免入園費,業者也都全力以赴,希望在寒假與清明兩個黃金假期流失的人潮,能在暑期重新回歸,順勢帶動國內旅宿業的成長。

9

根據調查也發現,民眾在從事室內休閒活動的選擇上也有明顯變化,呈現清一色下滑的現象,其中又以KTV唱歌減少52.6%最多,此外圖書館、餐廳及電影院也都受到嚴重影響,幾乎少掉一半人潮。KTV業者在歷經疫情與四月底林森錢櫃大火燒出的公安問題後,業績已是大不如前,加上全台最大影音盜版網站「楓林網」遭到刑事局查封,連帶讓「在家娛樂」的相關產業受惠,例如付費的線上影音串流平台以及家庭娛樂遊戲機等,任天堂的「動物森友會」更成為近幾個月以來持續熱燒的討論話題!

 

10

 

無法出門傷心,在家太久傷身

 

無法出門的民眾轉而在家放鬆,追劇、打電動就成為大多數民眾在家消遣時間的選擇,不過懶洋洋待在家的同時,也要注意別成為Couch-Potato(沙發馬鈴薯:指一回到家,就窩在沙發上看電視、吃東西,一坐下就懶得動,日積月累後,連身材也跟著走樣,變成圓滾滾的,像馬鈴薯一樣),因為調查發現,儘管在家的時間變長了,但選擇做家事的民眾卻減少18%,願意在家運動的人也減少9.6%,可預期當疫情趨緩後,可能會有許多人要去健身房還債囉!

 

習慣的養成是需要長期的,疫情期間許多民眾在飲食及休閒習慣上不得不產生轉變,然而這些現象在情趨緩後是否會持續?還得繼續追蹤,各大產業必須從這些實例中吸取經驗,才能面對挑戰,將重創的業績轉換成新商機。

 

 

 

資料日期:2020/4/10-2020/5/4

有效樣本:隨機訪問1,068名會員。依據性別、年齡、居住地區進行加權推估,加權後樣本結構與母體結構一致,在95%信心水準下,抽樣誤差為±3.0%。

資料蒐集工具:  EZChoice市調App

典通觀點
view more
2019-09-26
兒虐案件頻傳 每10分鐘就有1起虐童案
青年人視野
view more
2019-07-16
登革熱VS.韓國瑜 抗「疫」之路
青年人視野
view more
2019-07-11
減塑政策上路 4大場所不提供塑膠吸管
青年人視野
view more
2019-07-01
酒駕判死未採納 立院修法最高無期徒刑
青年人視野
view more